您好,欢迎来到郑州方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新闻资讯 —

news information
联系我们
全国服务热线

0371-66206555

市场部固话:0371-66206966
投诉及建议:0371-66206555
市场部手机:18839786193/
15225103875/18839784349/
15225127480/18839781235/
15225100516/15225100507/
15225100512
公 司 邮 箱:3cfy@163.com
公 司 网 址:www.cccfy.com
公 司 地 址:中国·郑州市高新区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实施五大行动!河南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迎来重大机遇!这些申报项目企业不容错过

发布时间:2025-06-17 13:51:52 浏览次数:

 

6月1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河南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系列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与发展成果。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大省,河南正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

发布会透露,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大省,拥有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截至今年5月,已拥有41个工业大类、197个中类,工业经济总量稳居中西部省份第一位。近年来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 累计完成1.8万家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

◆ 智能应用场景覆盖率达87%;

◆ 建设省级智能车间、工厂1362个;

◆ 打造数字领航企业24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194个;

◆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高于规上工业增速;

◆ 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3个,接入设备产品2093万台(套);

◆ 部署工业应用软件、解决方案5300多个,服务企业超过15万家;

◆ 建设数字化转型示范区33个;

◆ 推动560多家企业开展新一轮智能化改造、4000多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分别达到414家、51家;

◆ 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66万家,形成了“头雁”领航、“群雁”竞飞的发展格局。

站在 “十四五” 收官与 “十五五” 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河南将深入实施 “五大行动”:

一是实施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行动

◆ 到2027年建设1800个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培育50家数字领航企业、500家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

◆ 到2027年依托“链主”企业建设6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为20万家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

◆ 到2027年打造40个高标准数字园区。

◆ 到2027年将遴选发布190个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40个首版次软件。

◆ 到2027年引育人工智能领军企业1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

二是实施传统产业提质升级行动

◆ 推进材料产业优势再造。

◆ 推进食品工业全产业链发展。

◆ 推进轻工纺织焕新迭代。

◆ 推动现代医药蓄势突破。

◆ 推进装备产业创新提升。

三是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行动

◆ “一群一策”制定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

◆ 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 组织开展第二批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

◆ 遴选推出第二批专精特新细分领域产业链。

四是实施开发区能级提升行动

五是实施优质企业梯次培育行动

                                                                                                                        发布会实录

问题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河南推进实施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行动,请问总体考虑是什么?有哪些具体工作举措?

为落实省政府实施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行动的决策部署,我们牵头制定了《河南省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总体考虑是:聚焦“两高四着力”,以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施企业改造、产业转型、园区提升、支撑强化、底座构建、生态优化六大工作路径,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到2025年底,以扩面为重点,推动全省每家规上工业企业至少建设1个智能应用场景,实现点上全覆盖;到2027年,以提质为重点,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覆盖范围实现从单点突破向综合集成全面跃升,建成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主要举措是:

一是推动企业全流程改造,持续开展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仓储物流、销售服务和安全生产为重点,深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企业全流程应用,到2027年建设1800个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培育50家数字领航企业、500家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

二是促进产业全方位转型,围绕“7+28+N”产业链群,分链编制数字化转型“一图四清单”,即场景图谱,以及数据要素、知识模型、工具软件和人才技能等4个要素清单,精准指导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到2027年依托“链主”企业建设6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为20万家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

三是提升园区精细化管理,聚焦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以节能减排动态优化、安全生产智能监管、管理服务快速响应以及产业链精准招商为重点,推动园区智改数转,到2027年打造40个高标准数字园区。

四是增强数字化转型支撑,以智能装备、人工智能终端和智能软件服务为重点,加快机器人、具身智能、人工智能手机、人工智能服务器、智能穿戴设备等多元化产品创新,为数字化转型提供软硬件支撑,到2027年将遴选发布190个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40个首版次软件

五是夯实数字化转型底座,围绕算力和网络设施、数据资源、大模型、标准和开源体系、安全保障等领域,深度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建设,支持企业接入各类开源大模型,到2027年基本建成覆盖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8个重点行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7个关键环节的“8×7”工业大模型矩阵,建设20个高质量行业数据集。

六是优化数字化转型生态,围绕企业培育、技术创新、资本赋能、公共服务等领域,引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创新“数转贷”政策性金融信贷产品,加强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到2027年引育人工智能领军企业1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打造4个人工智能领域未来产业先导区

问题二: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产业园区改革创新发展,园区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请问,目前相关成效如何?下步工作重点有哪些?

2024年,全省产业园区规上工业企业1.48万家、占全省的比重超过50%,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93万亿、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超过80%,营业收入超千亿的产业园区有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5家,超400亿的有23家,超100亿的有112家。赛迪发布的2024年《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500强》,河南有39个省级产业园区上榜,数量居全国第一。

下一步,省发展和改革委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创新规划、管理、建设、运营机制,把产业园区的主阵地、主引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担当更大责任、展现更大作为。

(一)聚焦产业发展,打造集群化发展生态。坚持以园聚链,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和提升工程,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强化物流仓储、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等配套服务供给,着力巩固引领型园区竞争优势、提升成长型园区集群层次、强化创业型园区集群培育,打造一批更具辨识度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地标,加快形成“十百千”产业集群体系。

(二)强化数据资源利用,推动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实施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工程,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提升园区数字化运营水平。建立数字化转型产品库,推动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立可信数据空间,促进中小企业数据共享共用,实现产业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三)持续拓展改革效能,激发开发区动力活力。打好“管委会+公司”组合拳,提升运营公司开发建设、资本运营、招商引资、投资服务等方面能力,形成市场主导、政府支持、高效运转的管理运营体制。深化简政放权,推动使用频率高的经济管理权限下放,推行承诺制、一枚印章管审批等改革举措,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便利化水平。

问题三:省科技厅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什么?

省科技厅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具体可以用三个关键词“融通”“引领”“赋能”概括:

一是推动科技创新要素与产业发展要素深度融通。不断优化完善全省创新平台体系,推动省级创新平台整合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为产业创新提供系统性支撑。引导省内创新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组建39家创新联合体,共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出台《科技助企惠企政策新十条(试行)》,遴选创新龙头企业166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3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9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2.7%。遴选首批626名“科技副总”,帮助企业制定创新规划、开展技术研发、解决技术难题。

二是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我省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关,去年获批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7项;启动实施22项省重大科技专项、243项省重点研发专项,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联合创新,取得多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成果:立式五轴车铣复合机床多项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实现进口替代;成功研制开发出大尺寸金刚石光学/散热材料,建成了产业化生产线。

三是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赋能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按照“1+4+N”体系架构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及8家分中心,揭牌运行河南省技术交易市场,建设219家省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去年一年组织技术交流推广及培训活动近5千次,服务企业1.7万家,促成技术转移项目7千余项,全省培育技术经纪人及技术合同登记员2400余人,技术合同成交额1759亿元。今年一季度我省技术交易实现“开门红”,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690.6亿元,同比增长161.7%。

下一步,我们将制定出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有关文件,着重通过制度创新、生态培育、要素协同,打破“科技—产业”之间的壁垒,形成“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反哺创新突破”的良性循环。

一是持续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使命导向、任务导向”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实施机制,强化有组织的科研,统筹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攻关,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聚焦“两重”“两新”布局一批强牵引、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提升产业链整体创新能力。

二是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打造多层级全链条创新平台体系,加强研发、中试、产业化、工程化等全链条产业创新平台布局,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支持神农种业实验室、嵩山实验室等争创国家实验室基地,全力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新建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等。

三是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在省属高校院所中全面推开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单列管理改革,开展专利成果“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改革试点。持续完善成果转化服务,拓展郑州中心“1+4+N”体系布局,争取纳入全国技术市场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提升全省科技成果数据库建设水平,加强高中初多层次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系列特色活动。

问题四: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我们知道,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离不开数字化转型。当前,我省国资国企围绕数字化转型采取了什么举措?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

一是坚持多措并举,强化政策牵引支撑。组织省管企业先后到华为、中国电子、华润集团等国内龙头企业深入学习,强化“数字思维即生存思维”理念,实现‘要我转’到‘我要转’的自觉自愿。将企业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应用纳入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内容,推动省管企业积极上云、用数、赋智。开展智能管控系统“揭榜挂帅”活动,遴选一批优秀应用低成本复制推广。截至今年5月,省管企业数字化专业人才队伍扩大到3000人以上,累计建设智能管控系统126个,通过智能感知、研判、决策、执行,大大降低管理和运营成本。

二是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当好数字新基建“排头兵”。不少省管企业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取得良好成效。河南交投集团广增智能设备,强化多源数据管控,1589公里高速公路获评国家“一轴一廊”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通道,“内河智慧绿色第一港”周口港开辟了中原出海新通道。河南水投集团创造性使用高保真三维数字孪生场景,助力袁湾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高效建造,提升了贾鲁河风险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等智能治理水平。中豫航空集团着力打造空、陆、网一体化的智慧机场、“零碳机场”,今年一季度郑州机场国际和地区客、货运吞吐量实现双增,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豫信电科集团打造中部最大算力中心,搭建河南省算力调度服务平台,正在全力构建我省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共性支撑体系。

三是坚持数智深度赋能,打造工业发展新引擎。着力推动煤炭、钢铁、装备等重点领域“智改、数转、网联”,省管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场景应用竞相落地,累计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4个、智慧矿山35座、智慧工厂23家、智慧园区8个,为实现提质增效、减人增安目标。河南能源集团积极推进AI视频智能分析应用和智能机器人应用,运用数字技术大幅降低职工劳动强度。平煤神马集团搭建万兆矿山“数字高速公路”,自动化综合远程控制率提升至85.6%,煤矿生产效率提高15%以上。河南钢铁集团正式上线先进金属仿真设计平台用于特钢AI研发,建设国内领先的无人浇筑平台,有力保障了世界首条“5600mm+5500mm双超宽机架”宽厚板生产线全线贯通。

四是坚持人工智能加成,推动数据价值跃升。自2024年启动河南国资国企“人工智能+”行动以来,省管企业深度挖掘行业数据资源,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数据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豫信电科集团自主研发的“中原智造”——工业视觉大模型,以提高电子信息制造领域工艺质检效率为核心目标,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省文旅投集团打造首个使用文旅垂类大模型的省级智慧文旅平台,“一机游河南”一站式服务为我省文旅产业增添动能。中豫建投集团利用AI安全识别技术及危大工程传感器,精准识别工程建设风险,提升工地安全管理水平。豫资控股集团与人民网共同推出“深言未来”智能政务一体机,满足智能政务安全可控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抢抓数字经济赋能千行百业机遇,加快推动省管企业成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者、智算资源的供给者、应用场景的转化者、产业生态的培育者和治理模式的引领者,持续助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为加快建设数字强省注入国资国企力量。

问题五:请介绍一下,河南在资本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做法,取得了什么成效?

第一个方面,创新制度机制,引领更多金融资源向制造业聚集。一是大力支持产业科技创新。印发《河南省发展科技金融实施方案》,建立涵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担保等各类金融业态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为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撑。二是建立金融服务专员工作机制。在全省建立省市县三级金融服务专员工作机制,17个省辖市、济源示范区、郑州航空港区及157个县(市、区)明确金融服务专员449人,专门负责金融服务工作。今年前5个月,全省金融服务专员围绕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共组织政金企对接超2500场,覆盖企业超3.5万家,协调解决问题9200余个,促成融资1150亿元。三是常态化运行“金融会客厅”。聚焦“7+28+N”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群,双周制、常态化运行“金融会客厅”,组织金融机构和产业链重点企业面对面交流,对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点对点协调,累计开展专项对接26场,引导金融机构为243家对接企业投放贷款482.7亿元。截至4月末,全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7.1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0.34个百分点。

第二个方面,推动企业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注重精准培育。会同各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严格标准,对全省拟上市企业进行深入分析研判,遴选出两梯次41家重点培育企业名单,其中制造业企业占比超八成。二是定期跟踪调度。建立重点上市培育企业上市进展工作报送机制,按月跟进指导,主动服务,综合帮扶。今年以来,通过“绿色通道”机制,已协调解决企业土地证办理、上市受理等难点堵点23个。三是加强部门协同。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走访调研洛阳轴承、佛光发电等12家重点上市培育制造业企业,一对一辅导,解读最新政策,现场出谋划策,帮助企业明确板块定位、规划上市路径。目前,我省A股上市公司111家,其中制造业企业84家,占比达75.68%。今年以来,已推动1家企业过会,1家过审,1家完成上市辅导。上市公司引领作用突显,我省新能源汽车、现代轻纺、现代食品三大重点产业上市公司2024年营收占比24.67%,同比分别增长37.63%、15.14%和14.42%,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第三个方面,主动对接服务,用足用好金融增量政策。一是加力推进设备更新贷款落地。组织金融机构与全省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清单内项目开展“地毯式”摸排对接,指导金融机构优化办理流程,提升设备更新贷款的落地投放。截至4月末,银行机构与178个设备更新项目签订合同,签约金额292亿元,贷款余额107亿元,较年初增长76.6%。二是加快股票增持回购贷款扩面增量。定期开展专题调度,加大银企对接力度,持续跟踪协调,建立工作台账,做好政策宣讲解读,逐户解决投放贷款落实中的问题。目前,金融机构已对8家上市制造业企业公司放款16.9亿元。三是推进并购重组。深入摸排全省重点企业并购重组意向,建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意向库,密切跟踪并购重组进展,研究拟订我省支持并购重组政策措施,推动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24年以来,推动中孚实业、濮阳惠成等5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完成并购重组,融资规模31.87亿元。

下一步,省委金融办将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资本赋能,用足用好各项金融增量政策,为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业强省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问题六: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上安排部署了五大行动,请问,对于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这两项行动,下一步有哪些具体考虑?

第一个行动是传统产业的提质升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我省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制造业中占比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直接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

下一步,我们将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聚焦材料、食品、轻工纺织、医药、装备等重点传统产业,分行业制定实施提质升级方案,强化制度约束和标准引领,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强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推广应用,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一是推进材料产业优势再造,深入推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改造提升,加快从原材料大省向新材料强省转变。二是推进食品工业全产业链发展,依托我省作为粮食、畜牧业、经济作物、种业和食品加工优势,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食品工业高地。三是推进轻工纺织焕新迭代,聚焦新型消费品,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家电、家具产业融合发展。四是推动现代医药蓄势突破,聚焦化学药和生物药仿创结合,现代中药传承创新、医疗器械高端跃升,打通现代医药产业基础研究、临床试验、落地生产、推广应用全链条。五是推进装备产业创新提升,做大做强矿山机械、工程机械、起重机械、农业机械等传统装备,推动核心部件、整机集成、成套系统协同发展,提升高端智能装备供给能力。

第二个行动是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培育提升。今年1—4月,全省重点产业链增加值同比增长10%,高于全省工业1.4个百分点,占工业增加值的60.1%,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1.6%,在全省规上工业中呈现“六成占比、七成贡献”的基本格局,成为推动全省工业经济较快增长的重要力量。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强链条、育集群、建体系”,以科技、人才、金融深度赋能为着力点,加快构建以世界级集群为引领、国家级集群为骨干、省级集群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发展体系。一是“一群一策”制定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推动郑南商许超硬材料集群、洛阳现代农机装备集群向世界级集群迈进。二是积极推进航空港区智能终端集群、许平新型电力装备集群、漯河食品产业集群等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三是组织开展第二批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扩大国家级集群“培育池”,加大对集群发展促进组织支持力度,提升集群质量现代化水平。四是遴选推出第二批专精特新细分领域产业链,持续发力推动产业链群成体系成支柱成支撑。

重点推荐项目

结合新闻发布会内容,河南省制造业企业可重点关注以下几个申报项目:

1.“数字领航”企业

郑州市对获得省级、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分别给予不超过50万元、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郑州市支持重点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若干政策》(郑政文〔2024〕174号)

2.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

郑州市对获得省级、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分别给予不超过50万元、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郑州市支持重点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若干政策》(郑政文〔2024〕174号)

3. 智能工厂、智能车间

郑州市对获评省级智能制造标杆、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郑州市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郑政〔2023〕23号)

4.服务型制造创新企业(平台)

郑州市获得国家级、省级认定的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分别给予不超过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郑州市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郑政〔2023〕23号)

5.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工业园区

对获得国务院或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对获得国务院或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国家绿色工业园区的给予一次性奖励200万元。——《河南省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豫财企〔2025〕1号)

6.工业互联网平台

河南省对平台建设单位按照软硬件实际投资一定比例给予不超过500万元后补助。对新建节点的建设单位按照软硬件实际投资一定比例给予不超过100万元后补助。——《河南省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豫财企〔2025〕1号)

7.优秀智能应用场景

支持制造业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智能应用场景,对优秀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单位给予不超过50万元奖励。——《河南省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豫财企〔2025〕1号)

8.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商

河南省对符合条件的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商,按照其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提升等提供的技术服务收入给予一定比例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河南省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豫财企〔2025〕1号)

9.国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河南省对获得国务院或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河南省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豫财企〔2025〕1号)

10.国家 / 省专精特新、专精特新 “小巨人”

河南省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有效期内,以支持项目建设方式,按照不超过设备、软件实际投资的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河南省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豫财企〔2025〕1号)

11.“三首”产品

对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按照销售额的10%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按照销售额的5%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单个企业年度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对国家首批次材料产品,按照销售额的10%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省首批次新材料产品,按照销售额的5%给予奖励,单项产品奖励金额不超过200万元。单个企业年度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对省首版次软件产品,按照销售额的20%给予奖励,单项产品奖励金额不超过200万元。单个企业年度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河南省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豫财企〔2025〕1号)

12.制造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

河南省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的设备、软件实际投资给予一定比例后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头雁”企业不超过2000万元)。对“机器换人”示范项目,按照整机购置实际投资给予一定比例后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河南省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豫财企〔2025〕1号)

如有需要办理资质报告的企业,

请尽快与我司联系~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CONTACTNFORMATI
18839784349/15225103875
15225100516/18839786193
15225100507/15225100512
Copyright © 200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方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营业执照公示豫ICP备2022016490号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宁小程序开发 网站制作 新疆无人机培训 企事业单位后勤工单报修